老牛记_无言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无言 (第1/4页)

    杜老师上山时,扶灵的人是陈子轩。

    曾经的纤纤少年,如今凛然有了一股难以忽视的霸道气场。在殡仪馆大礼堂众人的喧嚣声中,即便是沉默地扫视两眼,也能立即吸引所有的注意力。

    “谢谢大家今天到场为杜老师送行。”大厅里终年散发的阴寒之气与清冷的声线玄妙地融合在一起,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单位领导和社区干部们都安静下来听他讲话。江雪恍惚的神志亦被唤醒。

    “1952年出生后,杜老师便随身为南洋华侨的父母归国,除了家产,他们为这个国家贡献了一切:青春,信仰,情感,乃至生命。”经过年轻律师专业的演绎,不需要讲稿的有感而发具有了特别的感染力,现场熟悉或不熟悉杜老师的人们,都陷入了沉沉的哀思。

    “他们的爱国之情,没有被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苦难消融,也没有被文*革期间的迫害磨灭,更没有因为终其一生的怀才不遇而动摇。”说到这里,他明显地停顿了一下,着意看了看端坐前排的几个人,接下来又目不斜视地说道,“s大图书馆源于香岩先生创办学堂时的阅览室,百年来藏有近20万册古籍,几乎每一本都经过杜老师亲手照料、修复,这意味着即便他37年来连续工作、从不休假,每天也需要修缮十多本才有能达到这个数字。试问,在座各位有谁能够把工作做到这一步?自始至终的兢兢业业、独善其身,不能言语的书既是他的伴侣,更是他的孩子。”

    台下的各个听众纷纷点头表示附和,即便原本准备走个过场的领导们也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表情。作为华侨和右*派,杜老师的社会成分极差,年轻时根本得不到正经姑娘的青睐,终身大事被一拖再拖,送走年迈的父母后,独居而终,海外残存的几支家族血脉也都年事已高,无法回国照应。否则他的后事也轮不到外人来主持了。

    “有幸在典藏室勤工俭学的四年里,杜老师从未因家境贫寒对我另眼相看。相反,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,教导我如何为人:认真、负责、严谨、勤劳,这些弥足珍贵的品质值得终身受用。”讲到动情处,淡色的眼眸蒙上了一层模糊的水雾,“像我这样的学生,杜老师可能见过很多,可他这样的老师,我这辈子只见过一个。”<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